国际人工智能协会前主席约兰达·吉尔作视频发言。主办方供图
在约兰达·吉尔看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提升人类的科研效率。
“现在的科研实验室,90%的时间都是花在了重复性、枯燥的、繁琐的工作,这样的业务模式并不好。”
她指出,科学的效率不应该这么低。“我们必须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把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枯燥工作,转化为自动化,人类就能够把更多时间花在有趣的事情上。”
这同时意味着,对人类的要求也提高了。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就认为,“当我们看到AI发展能够成为未来科学家的时候、能够成为越来越有用工具的时候,人如果要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生,其实对我们的科学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直言,因为人类要去驾驭一个更有能力、更强大的的工具。“并不是说有了强大的工具,人就可以变得懒惰,人应该变得更聪明。”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与方案支助局局长徐浩良指出,“我们在呼吁制定国际标准,确保人工智能具有包容性、问责性和韧性。很多人提到人工智能的伦理标准等等,我们认为包容性在政策讨论及实践中都至关重要,所以社会要能够理解其收益和风险。”
显然,人类在获得人工智能“服务”的同时,如何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同样应引起关注。
约兰达·吉尔直言,安全系统的建立对于人类和设施的安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工操作员的话,它是无法保证安全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工智能在安全方面的系统在没有得到足够提前训练的情况下,就被部署出去了,这是非常值得关切的。”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提出,人类在设计人工智能系统时,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系统本身知道自己需要由人类介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央视综合频道重点节目片单发布******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央视综合频道重点节目片单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 “探源中华文明”篇章共推介了5档重点节目。作为总台首档聚焦“简牍”这一重要题材的大型文化节目,由尉天池先生题写片名的《简牍探中华》以“简牍的前世今生”为线索,用“实地探访+探秘演绎+文化解密”的全新表现形式,讲述简牍古代诞生、近代发现、当代研究传承的传奇故事;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打破常规戏剧舞台模式,再现文豪先贤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路;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以匠心打造典籍世界,带领受众探索更多经典名篇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由孙伯翔先生题写片名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把考古探索与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创新展现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新一季《古韵新声》系列节目通过“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形式,挖掘节日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新时代画卷”篇章荟萃6档精品节目。《开学第一课》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让青少年更直观感受到中国发展脉络;《山水间的家》第二季探访山水间更多的风物与故事,全景式纵览一幅幅乡村壮美画卷;《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走入非遗文化大省,讲述非遗传承的匠心故事;大型美食文化节目《三餐四季》探寻11个集文化历史、现代发展、美景美食于一身的魅力古镇,共谱“三餐四季”的专属古镇地图;纪录片《农耕有文明》展现国内十处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焕发出的新活力;《文脉春秋》聚焦20个各具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人物为线、名城为体、文脉为魂,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底蕴。 “荟萃总台精品”篇章用心遴选全台优质节目资源,集中推介了电视剧《我们的日子》《大汉赋》《天望》《城中之城》,以及《中国书法大会》《中国中医药大会》《中国画派》《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名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等多档总台精品节目。(完)
|